top of page

​為什麼要帶離加州旅館?

我們很喜歡Eagles - "Hotel California"(老鷹合唱團《加州旅館》)這首歌,雖然歌詞內容涵義沒有樂團正式的說法,只有主唱身兼這首歌的作者Don Henley在接受訪問後額外透露的內容轉述的紀錄,他表示歌詞內容是反映他們生活在好萊塢必須面對的殘酷現實,那段日子對他們而言,每天都像是萬聖節一樣,充滿了性、毒品與精神上的各種試煉,另外提到了:

「"Hotel California"這首歌是關於純真的喪失,榮耀的褪色與享樂的貪戀。我試著把加州當成整個國家的縮影……」而"Rolling Stone"(滾石雜誌)的編輯Anthony DeCurtis在"The 70's"一書中對這首歌寫下的評論則是,「"Hotel California"是對美國西行旅程最終站加州的一個清晰、感傷的檢視,這片土地的運命在此顯現,而後提早破滅。小說家Joseph Conrad(約瑟夫.康拉德)以"fascination of the abomination"(可鄙的魅力)來形容這種驅策靈魂走向自我毀滅的催眠力量,而這個詞彙,總結了專輯中對這片美麗動人的樂土 — 美國夢的地理終點 — 轉變成為欲求不滿的陽光地獄的描繪。」然後"Hotel California"的最後一句歌詞"You can check-out any time you like, But you can never leave! "意味著縱然有得選擇你也不會離開。

加州跟台北有什麼關係?其實沒有,但懷抱夢想來到異域追求生活、最後被日常消磨而沉淪,這點好萊塢跟林森北倒是一樣充滿著類似的幽靈與故事。當初那些離鄉背井的人來到台北打拼,嚮往著自由奔放的日子,卻被時代的巨輪追趕、輾壓,從追求生活變成盡力只為混口飯吃。如果心地是培植人們往幸福前進的土壤,但在發展主義下隨時有著被淘汰的人,來到這裡一不小心就遭到現實無情沖刷、在金錢與慾望中漂流,與其他人一同陷入泥沼;原本可能要長出美麗的稻穗或可愛的花蕊,最後層層堆積起來成為追名逐利者的台階、成為機會之塔的地基,好不容易生存下來的則長滿蘆葦,緊抓河面所剩的泥沙,試著不被時間的洪流給帶走、也不被社會變遷的強風吹倒。

直到今天仍有聽著像是林強《向前行》那樣的歌,搭著夜車來到這裡尋求機會的人,可能遇上各種問題或在業界跌跌撞撞,但不知如何選擇所以無法解決、也無法離開。

"Hotel California"描述整個城市、國家甚至時代,在這道義沉淪的時空背景裡,無數失落的靈魂被物質世界形成的魔鬼給吞沒、在「前無古人,後無來者」的虛空之中被狠狠拋下的故事,藉由嚮往的幻想來推動自己追尋希望,透過縱情聲色來解脫迷惘,把青春、運氣和未來都擺上檯面進行著沒有底線的豪賭。

而林森北又何嘗不是?

所以我們希望自己成為旅館裡掌握鑰匙與後門通道的人。在你得到人生的機會、或者輸光手上的籌碼但還能趁早回頭時,我們希望成為讓你順利離開的人。

因為歌詞寓意很深,底下留言附上兩個解釋版本的網頁給大家參考。另外還可以參考Red Hot Chili Peppers - "Californication"(嗆辣紅椒樂團《加州化》)這首歌,對追求物質的過程有更為寫實的描述。

bottom of page